TCP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

OSI分层: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、传输层、网络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物理层

TCP/IP模型:应用层、传输层、网络层、网络接口层

应用层协议(常用):HTTP、RTSP、FTP

传输层协议:TCP、UDP

三次握手

  • 第一次握手:客户端发送SYN报文请求同步,同时进入SYN-SENT状态

  • 第二次握手:服务端接受到syn包后,发送ACK报文用于确认,同时发送自己的SYN报文,进入SYN-RCVD状态

  • 第三次握手: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ACK+SYN后,向服务端发送ACK报文确认收到,到此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连接,完成三次握手

四次挥手

  • 第一次挥手:客户端发送FIN报文,表示停止发送数据,进入FIN-WAIT状态
  • 第二次挥手: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FIN报文,发送ACK报文表示确认,同时服务器进入关闭等待状态(此时客户端不再向服务器的方向发送数据,处于半关闭状态,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,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,客户端依然要接受)

客户端就进入FIN-WAIT-2(终止等待2)状态,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(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)

  • 第三次挥手:服务端发送FIN报文,服务端发送最后的数据,所以会发送ACK报文进行确认
  • 第四次挥手:客户端接受到服务端的FIN报文则发送ACK报文表示确认收到,进入TIME-WAIT状态,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即结束TCP连接

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-WAIT(时间等待)状态时, 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,必须经过2∗∗MSL(最长报文段寿命)的时间后,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,才进入CLOSED状态

注释 ACK、SYN和FIN这些大写的单词表示标志位,其值要么是1,要么是0;ack、seq小写的单词表示序号。
seq TCP把连接中发送的所有数据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,第一个字节的编号由本地随机产生;给字节编上序号后,就给每一个报文段指派一个序号;序列号seq就是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字节的数据编号。
ack 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;序列号表示报文段携带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;而确认号指的是期望接收到下一个字节的编号;因此当前报文段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+1即为确认号
ACK 仅当ACK=1时,确认号字段才有效。ACK=0时,确认号无效
SYN SYN=1,ACK=0时表示: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。若同意连接,则在响应报文段中使得SYN=1,ACK=1。因此,SYN=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,或连接接受报文。SYN这个标志位只有在TCP建产连接时才会被置1,握手完成后SYN标志位被置0。
FIN FIN=1表示: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,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

Q1: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,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?

A1: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,可以直接发送SYN+ACK报文。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,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。但是关闭连接时,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,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,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,告诉Client端,"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"。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,我才能发送FIN报文,因此不能一起发送。故需要四步握手。

Q2: 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(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)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?

A2:若客户端发完确认应答后直接进入CLOSED状态,那么如果该应答丢失,服务端等待超时后就会重新发送连接释放请求,但此时客户端已经关闭了,不会作出任何响应,因此服务端永远无法正常关闭。

Q3: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?

A3:防止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(若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的连接请求丢失,客户端等待应答超时后就会再次发送连接请求,此时,上一个连接请求就是『失效的』)被服务端接收,从而产生错误。

Q4: 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,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?

A4: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,显然,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,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,白白浪费资源。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,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,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,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,以后每隔75分钟发送一次。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,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,接着就关闭连接。

Q5: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

流量控制主要是针对接收方的缓存来设计的,引入滑动窗口的概念,发送方会定时发送窗口探测数据包,看是否有机会调整窗口的大小。当接收方比较慢的时候,要防止低能窗口综合征(别空出一个字节来就赶快告诉发送方,然后马上又填满了),可以当窗口太小的时候,不更新窗口,直到达到一定大小,或者缓冲区一半为空,才更新窗口。这就是流量控制。

拥塞控制主要是针对网络带宽设置的,用于避免包丢失和超时重传,一开始发送包的时候是通过指数性的增长,超过临界值(ssthresh 为 65535 个字节)后线性增长,如果发生丢包则需要超时重传:将 sshresh 设为 cwnd/2,将 cwnd 设为 1,重新开始慢启动,若只是丢了一个中间包则只需要快速重传

拓展:TCP协议——顺序问题、丢包问题、流量控制、拥塞控制

TCP与UDP的区别

  • TCP协议是有连接的,有连接表示开始传输实际数据之前TCP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必须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,会话结束之后也要结束连接。而UDP是无连接的
  • TCP协议保证数据按序发送,按序到达,提供超时重传来保证可靠性, UDP不保证
  • TCP是一对一的连接,而UDP则可以支持一对一,多对多,一对多的通信
  • TCP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,UDP没有,网络拥堵不会影响发送端的发送速率
  • TCP首部需要20个字节, UDP首部只需8个字节

常见应用场景:

QQ为例: 1.登陆过程,客户端client 采用TCP协议向服务器server发送信息,HTTP协议下载信息。登陆之后,会有一个TCP连接来保持在线状态。 2.和好友发消息,客户端client采用UDP协议,但是需要通过服务器转发。腾讯为了确保传输消息的可靠,采用上层协议来保证可靠传输。如果消息发送失败,客户端会提示消息发送失败,并可重新发送。 3.如果是在内网里面的两个客户端传文件,QQ采用的是P2P技术,不需要服务器中转。